互联网内容平台中广播剧的生产模式与审核局限

最新文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声音作为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内容产品呈现高速移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由此衍生出众多数千万听众规模的新媒体品牌。传统广播模式被打破的背后,以移动音频为载体的网络广播以其多平台化、付费化和全场景化的优势日益突出。

从内容生产方式来看,国内网络广播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别:UGC生产、PGC生产、PUGC生产三种路线,这三种模式各有所长、互相补充。

UGC内容生产模式:用户参与内容创作,具备了网络公开透明、内容具有新鲜感、创作内容的主体是权威或者业余人士等特点。

PGC+UGC内容生产模式:其特点具有权威性且值得信赖,是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生产者产出的具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PUGC内容生态战略:利用专业优质PGC基础上加入业余用户提高其广泛性,是如今各大音频平台的战略发力点。这种转型激励用户大量生产,提高了内容的质量,也带来了粉丝经济。


发展至今广播剧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链,内容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但是内容同质化、侵权现象、缺少精品广播剧等问题日益显现。

1、内容同质化
广播剧题材众多,从二次元逐渐延伸到网络小说、甚至是其他各大内容平台的网络文学作品,耽美、架空、玄幻题材已经随处可见。而网络文学恰恰是网络广播剧作品的重要来源,内容几乎占网络广播剧剧本内容的半壁江山,内容资源的丰富带来流量上的暴涨,随之而来的是广播剧频道的内容的同质化、类型内容占有率颇高。

2、音质不达标
专业配音员、广播剧演员市场较为狭窄,影视剧的开发中资金多数投入到前期的明星阵容上,后期影视剧配音只能蒙混过关,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3、水平良莠不齐
网络广播剧编剧多数不是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素养,对于剧本选择和故事讲述把控不到位、剧本改编含糊不清、逻辑混乱等,编剧决定了网络广播剧的艺术水平。


4、内容审核不严
甶于大量UGC内容输出,门槛低、内容同质化严重,涉及的版权纠纷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广播剧频道目前需要加大对评论审核、舆论把控和健康内容方面的监督机制,一些内容生产者大擦边球,在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话题内容上游走,谋取商业利益,在内容编排上应根据每款音频应用的特性,科学、简洁地安排和分布,对广播剧分类标签进行管理,平台内容审核团队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常出现的不良信息进行标注汇总,提高审核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