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智能审核|社交媒体平台审核制度的现状与变迁

最新文章

国内的平台型媒体作为数字内容的实体本身,既有着平台的开放属性,也有媒体的把关属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内容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不少平台型媒体纷纷在内容审核方面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但由于外部监管、商业竞争、内容生态等因素,内容审核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审查不良内容,国内平台型媒体基本都设立了专门的内容审核团队。

一、内容审核的现状
目前国内传媒业既有纯国营体制、纯民营体制,还有民营和国营相结合的媒体以及纯个体经营的自媒体,这些媒体进入媒介层面中的身份、位置、资本、惯习会具有异质性,不同位置的内容生产媒体拥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资本,运用包括惯习在内的各种策略进行权力斗争,来维持内容行业内的竞争态势。


不同于传统媒体,迄今国内平台型媒体更多地偏向对经济资本的追寻,因此探究其内容审核的路径必须从内部与外部综合考虑。从外部来看,国家法律法规对平台内容及其生态有相关要求,迫使平台型媒体需要有类似传统媒体的把关功能;从内部来看,内容审核是平台型媒体算法迭代升级的必经之路,大量的审核样本能够帮助算法纠偏,提高商业竞争能力。

二、内容审核的变迁
传统媒体有编辑把关的传统,主要是对报纸、电视等内容进行稿件审核、制作加工;书报刊媒体一直遵循三审三校制度,即产品至少经过三层审核、三次校对才能签发;而平台型媒体起初多以“新闻搬运工”“信息聚合者”等身份出现,内容生态则处于野蛮生长阶段。

从2017年起,各平台型媒体的内容生态暴露出很多问题。部分内容生产账号因为发布、传播涉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破坏社会公序良俗等内容,危害到平台生态健康以及广大用户的利益。如此,社会层面倒逼平台型媒体进行自我审查,逐步进行内容生态治理;政治层面里,相关颁布相关法规条例督促平台型媒体进行内容规范和治理。于是,国内平台型媒体开始大量招募内容审核员,主动探索内容审核机制。


平台型媒体通过算法分发内容时,难免会出现偏差。为了减少优质内容流量低的状况,平台型媒体会加大运营审核力度,在平台内部素材库中筛选寻找优质内容注入精品池,提升其成为爆款或者热门内容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根据平台媒体内部的产品运营和算法策略,如果该内容流量在一定时间内不达标则会停止推荐;或者成为爆款后继续评估该内容,判断其是否符合平台调性,是否需要助推更多流量。

因此,平台型媒体虽然表面看来继承沿袭了某些传统媒体的编辑把关机制,但在技术逻辑和审核手段上呈现完全不同的编辑把关特性。如平台内容审核员是针对平台媒体海量内容的质量底线进行审查;而传统编辑则是针对大量内容,根据有限展示位置进行过滤和筛选,筛选后的内容质量相对较高。

人工智能时代的审核人员因不太容易具备传统媒体编辑的职业责任感和专业理想。而且,传统媒体的惯习根深蒂固,如编委会投票机制需要通过多位编辑进行选题投票、内容改版制作、修改加工等流程;编辑面对的是媒体内部专业化生产的内容。


而平台型媒体的组织惯习中没有可继承、沿用的把关机制,当审核员遇到无法判定的情况,一般需要和同级审核员协商或者找上级来判定。